《百问百答说范蠡》55:范蠡培训后的西施贡献和影响有多大
《百问百答说范蠡》从读者阅读兴趣出发,采用“问题式”文体——百问百答,介绍了春秋末期越国上大夫、上将军范蠡智勇双全的完满人生,阐述了范蠡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哲学、外交、教育、商业、经营等光辉思想,探讨了姜子牙、百里奚、管仲、老子、孔子等圣人思想和业绩对范蠡的影响,在与文种、伍子胥、孙武、子贡、白圭、吕不韦、张良、刘基、诸葛亮等风云人物的比较中,展现了范蠡兴国富家的卓越才能和实践,揭示了范蠡特立独行的人格,论述了范蠡的历史功绩和研究范蠡的现实意义。是用“准学术”方法研究历史人物、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尝试性作品。
百问百答题说范蠡,总有一个问题你会感兴趣。
夏廷献《百问百答说范蠡》55 ——
范蠡培训后的西施贡献和影响有多大
西施的一生说起来非常简单:一个山野浣纱女,凭着自己的美貌、勇气与才识,担起了复国重任,最终不辱使命,完成了任务。
西施的贡献说起来也很简单:舍生取义为母国。当然,这是站在越国人的立场上说的。
令人不可思议的是,其他诸侯国的人也很赞赏西施的行为,就连被祸害了的吴国人对西施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——据说至今苏州人提到西施也没有怨恨之意。
从古到今,人们都不把西施与桀之妹喜,纣之妲己,幽王之褒姒,以及祸晋之骊姬相比。认为亡吴之祸是吴王夫差咎由自取,怨不得西施。这个现象值得注意。
中国美女的知名度,西施最高。从平民到皇帝都知道西施。西施故事300多年前已经传到东邻日本。时下,在日本,在东南亚,在全球的华人社会,西施的知名度都很高。
中国美女的影响,西施最大。俗语“情人眼里出西施”,广为流传,家喻户晓,充分地说明西施的影响,其她美女不可企及。
中国戏剧演绎美女,西施最多。史载,我国很早就有反映“西施传说”的戏剧演出,明、清两代尤为兴盛。各种版本,各种形式都把美女西施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中国文学史上,围绕西施故事西施形象编纂的书籍也最多。西施已经成为美女形象代表。
鲁迅先生塑造的“豆腐西施”形象之所以栩栩如生,与西施的“原型美”有直接关系。
中国诗歌史上,为一个女子——西施而写的诗歌最多。
中国“美女文化史”上,只有“西施传说”千古不衰。传说内容:有她如何出生的,如何浣纱的,如何被发现的,如何被培训的,如何被送往吴国的——西施北上所经之地各种传说很多,如何迷惑夫差的,如何智送情报的,在吴国灭亡之后的下落等等。
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,无论典籍记载还是民间传说,都对这位出自苎萝山贫苦人家的美人——政治牺牲品,寄以深厚同情。认为西施是自觉完成国家交给她的政治任务的“巾帼谍侠”,一位有影响的历史人物,一位活在人民心中的传奇人物。
也就是说,后人在美女西施身上寄寓了完美的理想。西施从容貌到行为都被理想化、唯美化、极致化了。西施成了美的象征,美的代表,美的符号。西施成了外貌美、心灵美、行为美和谐统一的女性典型。
西施集淳美、秀美、柔美、娇美、甜美、壮美、奇美、哀美、凄美、完美之大成,是美的化身,美的标志,美的图腾。她,堪称旷世谍侠、美女楷模、巾帼英雄。
“美”!这就是西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,也是西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,同时也是西施贡献的意义。如今说到哪个女子美貌,就会说,貌若西施。红楼梦中有个兴儿,他向尤二姐一一介绍了大观园中的人物,说到林黛玉,就称为“病西施”。
西施已经成为汉语言文化中“美”的代名词。
一个原本很普通的小女子,能够给国人给社会贡献一个“美”字,能够出现在正统的官方典籍上,能够流传于普通百姓的口头文学中,代代相传,同时赢得“雅”“俗”两种文化同时关注,这在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,在“美女文化”中是极少见的。这也正是“西施传说”千古不衰的重要原因。
近十数年来,西施家乡人民开始重视西施文化的研究,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也就是说西施的“美”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。
夏廷献先生所著部分图书